電子音樂,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制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可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制作的聲音來區別。使用電子機械制造聲音的設備有電傳簧風琴、漢門式電風琴與電吉他;而純粹的電子聲音制造設備則有特雷門、聲音合成器與電腦。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18-2022年中國電子音樂行業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可行性評估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電子音樂用戶規模為1.97億人,預計2017年將達到2.86億人,增長率為45.2%,2018年將突破3億人,達到3.58億人,2019年將突破4億人。
2016-2020年中國電子音樂用戶規模分析預測
數據來源: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整理
報告還顯示,2016年中國電子音樂節為32場,預計2017年將舉辦86場,增長率達168.8%,2018年國內電音節數量或將超過150場。隨著電音廠商加緊電子音樂節的產業布局,電音節數量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2016年在中國受訪整體音樂用戶偏好的音樂類型分布中,流行、電子和搖滾音樂是中國受訪音樂用戶最偏好的音樂類型。其中流行音樂占65.9%,電子音樂占比接近四成,搖滾音樂占32.1%,其次為民謠和古典。隨著各在線音樂平臺對電音文化的持續推廣,以及電子音樂節等活動的火熱開展,電子音樂整體用戶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
縱觀目前國內的電音市場,可以說已經是花開百家,但產業鏈的許多環節仍有空白。由于藝人經紀、營銷推廣等服務環節的缺失以本土藝人陣容的發掘機制不夠,讓國內電子音樂人的現場演出資源受到海外大牌擠壓,發展沒有規律,再加上尚無規范化教育理論,導致電子音樂人群體整體氛圍良莠不齊。
新思界
行業研究員分析,相對于國外,我國電子音樂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專業化、體系化的推廣和管理,從事電子音樂類創作表演工作的藝術家并沒有得到主流媒體的認可。
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人口紅利大,中國電音行業存在很大發展機會,無論是中上游的版權制作、版權代理、綜藝節目,還是下游的音樂榜單、現場演出、扶持計劃,電音市場都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音樂廠商、本土電音制作人、電音愛好者加入進來,勢必帶來合作機會,利于讓更多電子音樂人有機會接觸規范的娛樂產業鏈,開發市場商業潛力,讓國內的電子音樂市場都將變得更具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