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為促進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創造競爭新優勢,工信部制定并印發《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紡織工業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十三五”末,大中型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
“十三五”期間,紡織行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5%,規模以上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8%。“十三五”末,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類終端產品纖維消費量比例達到40:27:33。
規劃提出,進一步突破高性能纖維高品質低成本技術以及生物基原料和纖維綠色加工技術,突破新型非織造、多種材料多層復合、立體織造等關鍵技術,推動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建筑交通、國防軍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技術研發。
研究無水少水印染、高速低成本數碼印花技術,功能性面料整理技術,大幅提高紡織綠色制造技術及應用水平。加大紡織智能裝備(生產線)及智能產品的研發推廣,開發紡織專業應用軟件。
規劃要求,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紡織行業融合應用,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紡織經濟發展新動力。加強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紡織技術結合,發展智能紡織產品。以拓展應用新領域為重點,加快開發推廣醫療、環保、應急防護等產業用紡織品。
規劃支持行業性質量技術服務網絡、檢測服務平臺建設,提高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的技術水平、檢驗公信力和公共服務水平。規范生態、綠色、功能性紡織品等產品認證和標識管理制度。完善紡織行業標準化體系,發揮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
此外,規劃表示,發揮好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品牌建設、行業服務平臺建設等。完善棉花進口配額管理,提高配額使用效率,滿足紡織企業對高品質棉花需求。
行業研究人士指出在國內消費當前國內外棉花價差依然較大,同時人工等成本過快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國的市場份額均有所下降。綜合看,明年紡織行業將保持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
新思界為您提供
《2015-2019年中國紡織服裝機械行業市場供需調研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