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移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的要求,五中全會明確“以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作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提出了“三個轉變”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論斷;李克強總理也在首屆中國質量大會上指出,中國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必須堅持標準引領、法制先行?梢,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質量和標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然而,我國紡織標準化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標準工作還不能完全滿足產業、科技和產品跨界融合發展,尤其是智能制造、“互聯網+”、兩化深入融合等新科技革命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現有標準體系中政府主導制訂標準占主導,市場自主制訂標準供給不足,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國際標準化工作發展后勁不足,人才和技術支撐亟待加強;標準化技術機構仍需完善,標準化統籌協調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面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紡織標準化工作面臨著支撐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和自身深化改革的雙重任務。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為“十三五”紡織標準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也對“十三五”期間標準化工作提出了五大重點攻堅方向:
首先是科學界定政府標準與市場標準的邊界,強化政府標準托底的公共屬性,遵循紡織產業鏈內在邏輯和標準規律,按最終用途和打通產業鏈的要求,制訂覆蓋面廣、滿足消費者和用戶需求的貿易型標準,適當減少政府標準數量和規模。
其次是創新中紡聯團體標準管理模式,讓產業鏈各相關方自愿廣泛參與,發揮各相關方主動性、積極性和大眾智慧,打造中紡聯團體標準品牌,先立后破,彌補政府標準空白,置換過渡,推動政府標準改革。
第三是加強重要標準的宣貫,建立行業統一的“標準實施解釋”制度和平臺,暢通標準實施問題反饋渠道;推動政府對團體標準的引用和扶持,促進團體標準有效實施;開展企業標準水平評價,服務企業標準化發展。
第四是加大國際標準跟蹤、評估和轉化力度,進一步提高國際標準轉化率和采標標準的一致性程度,并以我國優勢特色產業和自主技術為突破口,牽頭提出和制訂國際標準;圍繞“一帶一路”戰略,開展國內外標準對比分析和重要國內標準的外文翻譯工作。
最后,則是要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為中心,優化標準制訂全過程管理,培育發展標準驗證檢驗檢測機構和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行業標準化領軍人才、青年骨干和人才梯隊;建設支撐標準化管理和信息服務的行業標準信息網絡平臺。
更多
產業政策信息請關注新思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