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需求結構:基建和地產的邊際變化
工程機械是國家的支柱型行業,其上游是原材料、能源和零部件等,受到宏觀政策的影響較大;而下游行業范圍廣泛,包括建筑、汽車、農業、冶金等,涉及國家生產運作的各個方面,總體可以概括為基礎建設、房地產和其他類。
供給和需求往往決定了一個行業的興衰,而工程機械作為一個周期性很強的行業,其繁榮與衰退就主要取決于供需平衡。各大廠商的產能和庫存直接決定了行業的供給,而需求方面主要分為新增工程量的需求以及過去二手機的更新需求。
當行業的現有存量設備較多時,往往新機的銷售會受到影響。同時,接近使用壽命的工程機械設備無法再繼續承擔高強度的作業壓力,這就會帶來更新需求;而下游的基建和房地產等工程的開工,帶來了大量挖掘、開采和起重等作業任務,進而會帶來工程機械的設備需求。
基建與房地產是工程機械的需求基礎。工程機械應用下游包括房地產、基礎設施、能源礦產、制造業等投資。具體到每個產品而言,下游的側重各有區別。以挖掘機為例,約有40-50%需求來自于房地產投資,20-30%需求來自于基礎設施建設,10-20%需求來自于礦產開采,其余為制造業投資等。
房地產的新開工面積為工程機械關注的核心指標,新開工面積增速和挖掘機銷量增速趨勢保持一致。由于需求傳導關系,挖掘機銷售的波動幅度比新開工面積增速更大。從時間上來看,從新開工面積傳導到挖掘機銷售增長的時間通常在2個月以上。
地產對挖機銷量貢獻逐步減弱。基建與地產是構成挖掘機銷量最核心的需求來源,過去房地產投資占據了相對核心的貢獻,但是從2013年以來,發現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二者存在一定的結構變化,地產投資需求在逐步降低,基建投資需求拉動作用再上升。以地產和基建投資完成金額作為衡量比率,地產和基建的貢獻比例從0.93:1降低到0.67:1。
存量擾動變量:從保有量增速看更新需求
工程機械經歷了黃金十年后,逐步買入了設備存量階段,以挖掘機為例,根據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的數據口徑,2015年我國挖掘機保有量約為131萬臺左右,相比2014年增加2萬臺,保有量增量已經逐步坍縮到10年來最低的水平。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分析師測算,挖掘機已經進入更新需求占主導的階段。通常挖掘機使用壽命在10年左右,我國上一波挖掘機增長高峰期是在2005-2008年之間,根據直觀的時間壽命,挖掘機即將進入更新換代的周期。假定以10年作為理論更新年限,按歷史銷量對更新需求進行測算,其中包含以挖掘機開機小時數為參考進行假設的更新需求釋放系數對實際更新需求的影響。理論框架中,國內總需求等于更新需求和增量需求兩部分,更新需求來自于存量設備的更新換代。
新思界
產業研究分析師測算結果表明:2017年我國實際挖掘機保有量約129萬臺,相比2016年增加23475萬臺,我們看到從2015年以后開始,增量保有量開始急速下墜,保有量增速從2010年來一直下滑,到2015-2017年保有量增速僅為1-2%。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出具的
《“十三五”期間挖掘機行業發展環境預測及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挖掘機實際內需約為7萬臺,其中按0.7作為更新需求釋放系數,更新需求和增量需求量分別為4.65萬臺、2.35萬臺,分別占比66.45%、33.55%,可以看到更新需求占比占挖掘機內生實際需求的比例已經達到了三分之二,逐漸成為挖掘機需求的主導力量,從時間趨勢來看,2016-2017年是更新需求體現最明確的兩年,2011年更新需求占比不足10%,2014年約為33%。挖掘機已經進入以更新需求為主導的階段,下游需求的波動減弱,有利于需求的有序、理性釋放。
持續的去庫存,二手機交易火爆。龐大的保有量背后是二手挖掘機的交易增多,從2011年以后,二手挖掘機交易逐漸盛行,一方面因為2012年后挖機普遍工程量降低,終端用戶對新機購機熱情不高,轉而購買一些二手挖掘機,我們用基建和地產投資總額與挖機保有量的比值來計量單臺挖掘機對應的投資金額,用以衡量單臺保有挖機設備的產出負荷,結果發現從2014年以后,單臺挖掘機對應的投資金額一直持續攀升,2017年這一數值接近2200萬元,而過去長時間穩定在1400萬元左右。
龐大的二手機器交易對新機形成市場擠出效應,在2015-2016年需求相對疲弱的過程中,新機銷售壓力較大。2017年需求回暖,二手機也在加速去庫存,根據了解,當前眾多渠道商手里的二手機器已經大幅度減少,不少經銷商二手機器已經售罄,這對2017年及未來挖機新機銷售而言是較好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