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是一種植入式聽覺輔助設備,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和體內植入部分組成,通過電刺激技術,直接激活聽神經纖維,繞過受損的內耳,使患者能夠重新獲得聽力。
人工耳蝸的工作原理基于電刺激技術。外部麥克風捕捉聲音信號,并將其轉換為電信號,這些信號通過發射線圈傳輸到耳后的接收器;接收器將電信號發送到植入在內耳(耳蝸)中的電極上,電極激活聽神經纖維,將信號傳遞到大腦,從而讓患者感知聲音。
人工耳蝸技術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經歷了從實驗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過程。早期的人工耳蝸設備較為簡單,隨著生物醫學工程和電子技術的進步,現代人工耳蝸已經能夠提供多通道信號處理,顯著提高了言語識別和理解能力。目前,市場上主要的人工耳蝸品牌包括Cochlear、MED-EL、Oticon等。
近年來,在需求釋放、技術進步等因素驅動下,全球人工耳蝸市場不斷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人工耳蝸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行業經營指標深度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人工耳蝸市場規模為23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增長至35億美元。北美和歐洲是目前最大的市場,尤其是歐美地區的發達國家,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量較高。但發展中國家人工耳蝸市場潛力巨大,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地區內人工耳蝸的普及率有望大幅提升。
中國人工耳蝸市場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醫療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市場的擴展。例如,2024年10月28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人工耳蝸類及外周血管支架類醫用耗材產品信息確認及供應區域填報工作的通知》,其中人工耳蝸類相關耗材包括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人工耳蝸類醫用耗材(包含植入體、言語處理器等)。此外,醫保政策的完善和公眾對聽力健康問題的關注度提高,也共同推動了我國人工耳蝸市場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企業如杭州諾爾康、上海力聲特等已經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份額,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未來,人工耳蝸市場的發展潛力依然巨大。全球范圍內聽障患者數量龐大,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性聽力損失患者數量將持續增加,為人工耳蝸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將使得人工耳蝸產品的性能更加優越,價格更加親民,進而使更多聽障患者能夠負擔得起這一高科技產品。此外,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醫保政策的完善也將進一步推動人工耳蝸市場的快速發展。